借贷宝说案:离婚前出借给丈夫800万元,没打借条
包邮区某法院审理了一起夫妻间大额借贷纠纷案件,情节细思极恐。
黄女士于2013年与李先生结婚,娘家婚前给了100万元定期存折、150万元现金,婚后又给了100万元生活补助。
李先生因父亲企业经营需要资金,多次向妻子借钱,黄女士遂将婚前财产、婚后贷款取得的款项出借,没有打借条、打欠条。经过多次借还,借款余额尚有2百万元。
2020年,双方离婚,黄女士要求李先生偿还借款。李先生拒绝还款,黄女士将其诉至法院,并出具了以下证据:一是微信聊天记录,证明李先生提出了借款、之前一直承诺还款,二是银行转账记录,证明黄女士向李先生转账共8百多万元,而收到总金额远低于此。
法院认为:夫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,一方向另一方借款,仍属于民事借贷行为,产生纠纷时,应适用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。微信聊天记录、银行转账记录相互印证,形成有效证据链,借款关系依法成立。
法院判决:李先生须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黄女士借款200万元,承担逾期利息。
黄女士虽然赢了,但赢得相当幸运:
(一)黄女士将婚前财产、婚后贷款取得的款项出借给丈夫,用于公公企业经营。款项来源并不是夫妻共同财产,用途也不是夫妻共同生活、生产经营。法院之所以会这么认定,是因为银行转账记录金额太大,远超一般夫妻。假如只有几十万元或几万元,就需要逐笔掰扯了。
(二)虽然没打借条,但是这么多年,黄女士的微信聊天记录居然没丢。如果她手机丢了、坏了,或换手机时同步数据出错,或不小心删了微信,聊天记录就没了。她就需要费力证明,8百多万元转账性质不是赠予或其他,而是出借。
(三)再说夫妻之间,通常是一对一当面甚至枕边沟通,不可能都通过微信留下书面证据。
看了这个案例,很多人可能讲:黄女士是不是不应该出借,甚至不应该结婚?
马后炮没意思。黄女士、李先生本是青梅竹马,谁知道后来会感情破裂?夫妻之间借钱不算什么,有时甚至性命相托。
我们不妨善意假设,夫妻都想着好好过日子。公公经营企业需要借钱,夫妻应当如何处理?
妻子借给丈夫、丈夫转借给父亲这套操作就不合适,应当妻子借给公公、丈夫担保,原因是:
(一)借钱特别是借大钱,各方应该严肃对待,但是父亲向儿子借钱、丈夫向妻子借钱就不可能严肃。公公如果确实需要借钱,就应该向儿媳提出请求,而不是躲在儿子身后,不愿意出面就别借。
(二)儿媳借给公公比儿子借给父亲好,一是好提打借条,二是到期借款人更上心、出借人好催收。
(三)遇到意外,如夫妻离婚、企业破产、公公去世、丈夫去世(这些都有可能,概率由高到低),一份公公为借款人、丈夫为担保人的规范借条更能保障妻子作为出借人的合法权益。
几百万元借贷纠纷,也算是“幸福的烦恼”,普通人遇不到。但是,普通人也可能出借,更需要严肃对待,因为钱虽少、更重要。有道是:“出借不打条,就是不想要。”打规范借条,就用“借贷宝”APP或小程序,借条模板、欠条模板规范,自动生成电子借条、电子欠条:
(一)自动生成规范电子借条,法院认可效力。
(二)借条云端存储,随时下载、查看,手机换了、丢了也不担心。
(三)借条附带出借资金证明,万一要诉讼,举证更轻松。
(四)借条带催收,到期平台自动提醒还款,出借人更省心。
(五)借条可添加担保人,双重还款保障,出借人更放心。
下载「借贷宝」APP
免费享专业服务
下载「借贷宝」APP
免费享专业服务